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400-8531-676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商业创新现场》第一期,聚焦“一棵‘止血神药’的产业互联网之旅”。这棵神奇的“止血神药”就是中国传统名贵药材三七。节目组在总结为什么第一期要特别挑选“三七”时,大家一致认为,“三七”有四个特别的代表性:特别偏远的地区,特别落后的行业,特别大的困难,特别少的资源。然而,就是这样特别不被看好的“三七”,却走在了数智化的最前沿。
“其实是在干掉我们自己,而且还是用我们的技术帮别人来干掉我们。”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笑着说,将三七产业平台搭建起来,就意味着要砍掉公司原有的流通业务。然而“干掉”自己,他一点都没有犹豫,对他而言,这是踏上产业升级之路必然要有的觉悟。
“神仙传与世人家,夺命金丹无价。”明代刊物《仙传外科集验方》(公元1378年)中这样描写三七的价值,并对三七冠以“飞龙夺命丹”的美誉。200多年后,三七被遍尝百草的李时珍记录于《本草纲目》,“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
三七价值如此大,其生长条件却极为苛刻。主要局限于北纬23.5度附近的中高海拔地区,喜温暖而荫湿的环境,全球分布范围极其狭小,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而中国三七产量的90%都在云南。
另外的难题会出现在三七的采挖季节。三七从采挖到被采购商拉走,要先经过存储、修剪、烘烤等诸多程序。一般到这个时候,三七种植户会到处寻找加工场地,如果租不到加工场地,只能在马路边或露天空地加工,遇到雨天,三七被淋会导致发霉、发臭。种植户也需要自己去找零工下车、摆放、修剪三七,采挖季零工难请、费用高。
“2018年的4月份,我们公司管理层集中在一起,当时是讨论场景,如果说10年后这个产业的场景会是什么样?我们画了一张图,这张图后来一看其实它是一张产业互联网图。”在本期《商业创新现场》的访谈中,余育启回忆起了参与搭建智慧农业平台的整个过程。
现在从双方的背景看,一方是接地气的农业科学家代表,一方是曾经远离田野的数字技术专家,背景不同、话语不同、立场不同。“我们是非常非常传统的,而用友是站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最前沿的。”余育启毫不讳言,双方的对话语言和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在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不断地碰撞,甚至有时候是不断地吵架,然后又不断地融合、相互的理解。”
目前,平台已累计生态成员超过8000家,三七产业参与者近3万人,服务三七种植面积16983.51亩,商品与服务交易超过3600家,活跃度超过70%,加工、仓储、销售和交易各项指标增长迅速,大大促进了三七产业新的改造升级。
回忆这段历程,王文京总结:“三七智慧服务平台后端实际采用了‘平台+中台’的思路,然后根据苗乡三七业务要求在前端应用上进行了完全重构,探索下来觉得这个模式还是一个对的模式。” 王文京认为,苗乡三七的创新之处在于,三七智慧服务平台对苗乡三七业务的助力不是说帮它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然后再到数字经济,而是实现了从农业经济直接到数字经济的跨越。